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的设计旨在达成岭南传统园林与建筑精髓和现代设计理念的完美融合,实现古典与现代的和谐统一。可园作为清代广东四大名园之一,是博物馆依托的核心。在设计时,在保留可园原有建筑风貌的基础上,精心新增展览空间与设施,将古典园林那精巧的布局与现代展览所需的便捷性巧妙结合。游客置身其中,既能感受到古色古香的岭南园林韵味,又能享受现代展览带来的便利,仿佛穿梭于古今之间。
博物馆内的展厅丰富多样,包含常设展览和不定期更新的流动展览。
《岭南传统园林与民居》:这是岭南地区首个以岭南传统园林与建筑为专题的基本陈列。展览涵盖发展历程、岭南园林与岭南建筑三部分内容,汲取了岭南园林与建筑的最新科研成果。通过照片、线描图、模型等多种形式,再辅以满洲窗序列等200多件岭南特色的建筑构件,以及岭南建筑掠影、虚拟可园、知识问答等科技互动项目,全面且深入地展示岭南园林艺术与古建筑艺术,让游客领略岭南园林与建筑的独特魅力,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进程、技术艺术,以及人与建筑、人与自然环境、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居巢、居廉与可园》:着重讲述居派艺术特色的形成与居巢、居廉的艺术经历,以及他们和可园之间深厚的渊源。可园主人张敬修邀请居巢、居廉在此写生作画,张氏为他们提供了优渥的生活和创作环境,居派绘画艺术在此孕育并发扬光大,可园也成为岭南画派的重要策源地。展览通过展示二居在可园创作的精品画作,使游客能近距离感受岭南画派的独特魅力。
《莫伯治与岭南建筑艺术》:全面展示莫伯治建筑设计的理念与成就。从莫伯治的生平介绍开始,深入到岭南建筑与岭南庭园的结合,再到现代主义与岭南建筑的融合,还包括新表现主义的探索与尝试以及他的晚年力作等五个部分,充分展现莫伯治作为岭南建筑学派杰出代表的卓越贡献。
《草草草堂》:草草草堂是园主人张敬修作画和休息的场所,它并非普通草堂。张敬修为纪念自己的戎马生涯而命名,名字背后蕴含着他对自己品行和办事的告诫。展览通过复原草堂场景,让游客能深切感受到张敬修的文人情怀和创作精神。
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多样,形成了“东莞可园张氏家族”“岭南画派”“彩色玻璃门窗”等几大特色藏品体系,其中书画类、彩色玻璃、清代广式家具等藏品尤为珍贵。
书画类:居巢、居廉等岭南画派大师的精品画作是馆藏书画类的亮点。例如居廉的《十二花神图册页》,采用撞水、撞粉技法,将枝叶、花卉的自然形态与特质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让人惊叹于岭南画派绘画技法的高超。
彩色玻璃:馆内的套红四君子纹车花玻璃不容错过。其图案采用梅、兰、竹、菊“四君子”的传统寓意纹饰,画面清幽古朴,制作工艺十分高超,充分体现当时玻璃制作工艺的精湛水平。
清代广式家具:这些清代广式家具,以精美的雕刻和独特的造型,展现出当时家具制作的高超技艺和独特的审美趣味,反映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东莞市可园博物馆积极引入新科技,为游客打造互动性与体验性相结合的参观之旅。在《岭南传统园林与民居》展览中,虚拟可园、知识问答等科技互动项目,使游客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岭南园林与建筑知识。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书画作品动态呈现,游客能更直观地欣赏作品细节和韵味,这种创新的展示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东莞市可园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艺术交流、文化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它不仅承载着传承岭南传统文化的使命,而且不断在展览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创新,为游客提供多元化的文化体验。通过古典与现代融合的设计思路、多样性与专题性并重的展厅类型、珍贵独特的特色展品以及互动体验相结合的新科技应用,东莞市可园博物馆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了解岭南文化、感受东莞魅力的重要窗口。
此外,可园博物馆每年会面向不同观众群体,策划推出系列社会教育活动,如“可园节庆”“可园故事进校园”“可园小学士”夏令营等。同时,在常设陈列基础上,有计划地推出“园林古建”和“传统书画”两大可园品牌系列展览,年均举办展览20多场次,在业内和社会上都获得广泛认可和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