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博物馆:探索时光沉淀下的章丘瑰宝
阅读次数:185      时间:2024-12-26 10:38:05

        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是一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其设计思路充分融合了地域文化、建筑空间利用和功能需求等多方面因素。

        博物馆坐落于一处晚清典型章丘民居的建筑内,这种选址和建筑风格本身就赋予了博物馆浓厚的地域文化底蕴。晚清章丘民居的建筑特点,如前厅后楼、南北贯通、东西对称的布局,占地1139.97平方米,房屋43间,这些元素被巧妙地融入博物馆的整体规划中。这种传统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需求的融合,使得参观者一进入博物馆就能感受到章丘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氛围。例如,传统民居的建筑结构可能会影响到展厅的空间布局,博物馆的设计者需要在保护历史建筑特色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展览区域,让参观者在具有传统韵味的空间里浏览展品,仿佛穿越时空,与章丘的古老历史对话2

        博物馆的整体建筑为近不规则三角形,如何利用好有限的空间成为设计思路的重点。一方面,对内部空间进行了科学规划,按照不同的功能需求进行分区。例如,一层被规划为主要的陈列展览区域,这样方便游客参观,也便于进行展品的布展和管理。整体布局要考虑到游客参观的流畅性,避免参观路线的迂回和混乱,使得观众可以按照合理的顺序观看展品。另一方面,在空间利用上还要考虑到日后的发展需求。尽管目前的建筑面积约30,000 平方米,展陈面积为9000平方米,但要预留一定的空间用于未来可能的新增展览、藏品存放或者是功能区域的扩展等。同时,对于不规则三角形的建筑外形,可能在某些角落区域存在空间利用上的挑战,设计者需要巧妙地利用这些角落,比如设置小型的休息区、互动体验区或者是珍品展示区等,既充分利用了空间,又增加了博物馆的趣味性和功能性。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博物馆,不但要满足藏品展示、保存等基本功能,还要兼顾教育、休闲、社交等多种功能需求。在藏品展示方面,需要考虑不同类型藏品的保存条件和展示需求,比如对于陶器、瓷器等易碎品,展示柜台的设计要确保安全且具备良好的展示效果;对于书画作品,则要控制光照和湿度等环境因素。在教育功能方面,设置了多媒体展示区、互动体验区等,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方式。例如采用数字展示技术让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在人文关怀上,考虑到游客的参观舒适度,合理设置休息区域、卫生间等设施,并且休息区域的位置也要结合参观路线进行布置,避免观众过度劳累。还会设置无障碍通道等设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参观需求。

沙盘-001(1).jpg

        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展厅类型

        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拥有多种类型的展厅,满足了不同的展览需求,让观众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章丘地区的历史文化。

        (一)历史文物展厅

        1、章丘寻古 - 章丘历史文物展

        这一展厅是对章丘古文化序列以及章丘历年来的考古发掘成果的集中展示。通过丰富的文物陈列,按照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向观众展现了章丘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变迁历程。从古老的石器、陶器到青铜器等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文物,仿佛是一部立体的章丘历史教科书。这里展出的文物见证了章丘地区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是研究章丘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例如一些新石器时代的石斧、石锥等工具,虽然看上去简单质朴,但却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制造工艺水平。

        在展厅布局方面,采用了通史式的陈列方式,以时间为轴,从章丘地区的史前文化开始展示,逐渐过渡到各个历史时期。同时,为了增加观众的参观体验,在展示文物的同时,搭配了相关的文字介绍、图片注释以及场景复原等辅助展示手段。比如在展示龙山文化的区域,会有根据考古发掘资料复原的龙山居民的居住场景,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古老的时代。

        2、惊世汉王陵 - 洛庄汉墓文物展

        以洛庄汉墓出土文物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展厅。洛庄汉墓作为汉代的重要墓葬,出土了大量精美的乐器、青铜器、车马器等精品文物。在这个展厅里,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汉代高超的工艺水平。比如其中的青铜器,无论是造型设计还是铸造工艺都堪称一绝。出土的古代乐器更是对研究汉代音乐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展示方式上,除了常规的文物摆放展示外,还针对一些特殊文物进行专门设置展示区域。例如对于大型的车马器,设置独立的展示区域,通过复原车马的部分架构,让观众可以直观地看到车马器在古代交通工具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同时,还利用多媒体技术,为观众播放与洛庄汉墓发掘过程相关的视频资料,让观众能够全面了解这一考古发掘成果背后的故事。

        3、车马威仪 - 危山汉墓文物展

        主要展示圣井危山出土的陶兵马俑、车及陶窑遗址等勘探、发掘的所有资料和成果。陶兵马俑队列展示出汉代军事方面的实力和丧葬文化中的独特内涵。观众漫步其中,可以感受到当初汉代军队的威严气势。

        展厅内部结合出土的陶窑遗址,采用半复原展示的方式,在保护文物原址的基础上,让观众对汉代的制陶工艺和配套设施有更直观的了解。同时利用数字沙盘等现代展示技术,对危山汉墓的整体布局进行展示,以便观众可以更好地理解各个出土文物之间的位置关系以及在墓葬中的功能意义。

        (二)专题展厅

        1、章丘革命文物展

        这一专题展厅聚焦于章丘地区的革命历程,收集和展示了各个革命时期的代表性文物。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宣传标语、红旗,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武器装备、军用品,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勋章、文件等文物,全景式地展现了章丘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英勇事迹和重要贡献。

        展厅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革命历史事件,并且设置情景式展示区,例如复原战争时期的指挥部场景,让观众能够更强烈地感受到革命年代的紧张氛围。同时,这个展厅还承担着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吸引众多学校组织学生前来参观学习,传承红色基因。

        2、章丘史前文化陈列展

        专门针对章丘地区的史前文化进行深入展示。将章丘史前文化中的各个代表性文化类型进行单独呈现,如小荆山遗址文化的相关文物展示。这里集中展示了史前人类的生活用具、生产工具以及早期的艺术创作等。通过对史前文化的展示,让观众了解到章丘地区在人类文明早期就有活跃的人类活动痕迹,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在这里逐渐发展出独特的地域文化。

        在展示手段上,利用考古实物与科学模型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展示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场景时,除了展示出土的旧石器工具外,还通过科学模型复原了当时人类的外貌形象、生活习惯以及居住环境等,让观众能够对史前人类有更全面、更直观的认识。

        (三)临时展厅

        临时展厅为博物馆提供了灵活性和创新性。博物馆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合作项目或者特殊事件来策划临时展览。这些临时展览可能是引进其他博物馆的精品展览、与艺术家合作开展的当代艺术展,或者是围绕某一特定文化主题进行的小型展览。例如曾经举办的“全国十大考古发现”图片展,这种类型的展览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同时也吸引更多不同兴趣爱好的观众前来参观。临时展厅的存在充分体现了博物馆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在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特色展品

        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馆藏数量丰富,种类繁多,有许多极具特色的展品成为吸引观众前来参观的重要因素。

        (一)陶瓷类

        1、白釉瓜棱倒流壶

        这一瓷器独具特色,它不仅有文物价值,更具设计精髓。从外观上看,其采用了瓜棱造型,线条流畅优美,瓜棱的设计既增加了壶的美观性,又使得壶体在握持时更加稳固。其特殊之处在于盖与器身连为一体,注水时需要倒过来由底部小孔注入,注满水后将壶放正,底部小孔也不会漏水,因可“倒注正流”而被称为倒流壶。这种独特的设计原理是基于壶底小孔与中心隔水管相通,当将壶倒置从底部注水(酒)后正置,中心隔水管的上口高于水(酒)面,壶正置时下孔就能不漏水(酒)。这一设计体现了古代制瓷工匠的高超智慧,反映了当时陶瓷制作工艺在实用性和艺术性方面的融合。

        博物馆基于白釉瓜棱倒流壶开发出了文创产品,将传统陶瓷工艺与现代制作技术相结合,不仅保留了倒流壶的设计精髓,还结合印章技艺等多项制作工艺,使其成为一件兼具传统和现代特色的精美艺术品。这也充分体现了博物馆对待特色展品的创新开发理念,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2、龙山时期的陶器

        龙山文化中的陶器在章丘博物馆的馆藏中占据重要地位。这些龙山时期的陶器造型与纹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陶器的造型丰富多样,常见的有鼎、鬶、豆、罐等,它们的造型简洁大方,体现了实用功能与审美需求的完美结合。例如鼎的三足结构,既方便在炉灶上使用,同时也赋予了器物稳重、对称的美感。

        在纹饰方面,龙山陶器多采用素面磨光或者饰以弦纹、篮纹、方格纹等简单纹饰,这些纹饰是通过手工刻划或制作器具印压而成,虽然没有过于繁杂的图案,但却别有一番古朴、自然的韵味。龙山时期的陶器反映了当时章丘地区的制陶水平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是研究龙山文化和章丘古代人类生活的重要实物依据。

        (二)金属器类

        1、青铜鎏金龙马当卢

        作为镇馆之宝之首的青铜鎏金龙马当卢,其造型华丽精美,体现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当卢是古代马头部的一种饰件,这一青铜鎏金的当卢以龙马为造型元素,龙和马的形象栩栩如生,龙的矫健和马的灵动通过工匠的精心铸造完美地展现出来。

        在制作工艺上,采用了青铜鎏金工艺,这种工艺不仅使得当卢的外观更加金碧辉煌,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防锈保护作用。青铜鎏金龙马当卢不仅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马在古代具有重要的军事和交通意义,当卢这一饰件也体现了古人对马的重视以及在装饰艺术上的追求。

        2、洛庄汉墓出土的青铜器

        洛庄汉墓出土的青铜器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包括鼎、壶、簋等各种礼器以及车马器等。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庄重典雅,具有典型的汉代风格。例如汉代的青铜鼎,器型规整,口沿圆润,腹部饱满,三足坚实有力,体现了汉代青铜铸造在继承传统工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在纹饰方面,汉代青铜器上常见的云纹、兽面纹等被雕刻得细腻精美,具有很高的装饰性。而且洛庄汉墓出土的青铜器在研究汉代丧葬文化、贵族生活以及当地的冶炼技术等方面都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三)文化艺术类

        1、馆内收藏的书画作品

        章丘区博物馆收藏有一定数量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涵盖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域风格。有本地画家描绘章丘山水、风俗民情的作品,也有来自其他地区的知名画家的佳作。在这些书画作品中,观众可以领略到古人在书法和绘画艺术方面的造诣。

        例如古代文人画大多强调意境的烘托,画家通过山水、花鸟等题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书法方面,可以看到从楷书到行书、草书等不同字体的演变和书写风格的多样性。这些书画作品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人社会生活、审美情趣的重要视觉资料,并且通过定期举办书画展览,可以让观众更好地欣赏到这些书画艺术的魅力。

        2、与章丘历史文化名人相关的展品

        由于章丘是著名词人李清照的故乡,馆内有与李清照相关的展品成为特色之一。虽然可能没有李清照本人手书的墨迹存世(若有则极其珍贵),但通过与她相关的文物或者后人的纪念性作品同样可以体现她的文化影响力。例如以李清照形象制作的茶具,人物造型优美,采用章丘本地瓷土烧制而成。这一茶具既可以说是现代文创产品,同时也是对章丘本地文化名人的一种致敬,将李清照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生活用品中,有助于推广章丘的历史文化名人品牌。

        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新科技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积极应用新科技,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拓展博物馆的功能和影响力。

        (一)数字化保护与展示技术

        1、馆藏文物三维、二维信息采集

        博物馆通过进行馆藏文物三维、二维信息采集,为文物建立全面、详细的数字化档案。这一技术手段能够精准地捕捉文物的每一处细节,无论是纹饰、形状还是质地等方面。对于一些体积较小、结构复杂的文物,如古代印章,三维信息采集可以让人们从各个角度观察其细微之处,欣赏到工匠雕刻的精湛技艺,就如同将文物拿在手中仔细端详一样。而二维信息采集则为文物提供平面的高清图像记录,这些图像在展示、研究以及文物修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19

        2、体感触控多宝阁与数字展示墙

        体感触控多宝阁是一种新颖的展示方式。观众可以通过身体的动作或者触摸屏幕等操作,直接与多宝阁中的文物数字模型进行互动。例如,用手转动虚拟的文物模型,查看不同角度的细节,或者通过手势切换不同的文物展品。这种互动方式极大地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趣味性。数字展示墙如瀑布流智慧展示墙也是新科技的应用成果,它可以动态地展示大量的文物图片、视频资料等内容,就像一个会流动的文物知识宝库。通过滑动屏幕或者感应装置,观众可以随心所欲地获取想要的文物信息,并且展示效果富有视觉冲击力,有助于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提高对文物知识的获取效果。

        (二)智能导览与互动系统

        1、智能导览机器人

        智能导览机器人的投入使用为观众提供了便捷的参观引导服务。这些机器人具备语音讲解、参观路线规划等功能。一方面,当观众走进博物馆时,机器人可以主动迎上来,根据观众的需求推荐合适的参观路线。比如,如果观众表示对龙山文化感兴趣,机器人就会规划出一条包含所有龙山文化相关展品展厅的参观路线。另一方面,在参观过程中,机器人可以为观众对展品进行详细的语音讲解,解答关于文物的年代、功能、制作工艺等常见问题。智能导览机器人的存在缓解了人工讲解可能存在的人力不足的问题,并且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讲解服务,满足不同观众的参观需求。

        2、博物馆APP与二维码导览

        章丘区博物馆可能还开发了手机应用APP或者利用二维码进行导览服务。通过手机APP,观众可以在参观前了解博物馆的基本信息、展览安排、特色展品等内容,预先规划自己的参观行程。在馆内参观时,APP能够提供更加详细的展品导览,包括语音讲解、文字注释、相关历史背景故事等丰富内容。而二维码导览则为观众提供了一种便捷的获取展品信息的方式,观众只需扫描展厅内展品旁边的二维码,就可以立即获取关于展品的详细介绍,这种方式不受参观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参观和学习。

        (三)预防性保护技术

        1、文物囊匣与恒湿展柜

        在保护馆藏文物方面,应用了文物囊匣和恒湿展柜等新科技成果。文物囊匣是根据文物的尺寸和特性专门定制的保护容器,采用特殊的材料制作,这些材料能够对文物起到缓冲、防潮、防虫等保护作用。对于容易受到外界湿度影响的文物,如纸质书画、丝织品等,恒湿展柜可以精确控制内部的湿度,保持在一个恒定的数值范围内,避免因为湿度变化而导致文物褪色、霉变或者变形等损坏现象。通过预防性保护技术,大大提高了馆藏文物的保存条件,延长文物的寿命,确保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

        例如在展示一些珍贵的书画作品时,将其放置在恒湿展柜中,可以设置相对湿度在50 - 60%之间,这一湿度条件能够维持书画纸张的稳定性并且有效保护墨色。同时,在文物运输或者不展览期间存放在特制的囊匣中,可以防止在搬运过程中的碰撞以及放置过程中的灰尘、虫害等威胁。

        综上所述,济南市章丘区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文化底蕴与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它的设计思路融合了地域文化与功能需求,展厅类型丰富多样涵盖历史文物、专题和临时展厅,特色展品年代跨度大、种类繁多且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新科技的应用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和文物保护水平。

上一篇:
下一篇: